经过将近十年时间的蓬勃发展,公共自行车热于近两年暂时降温,但这些年,我司及友商所承建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将近500多个,差不多已经铺满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比起共享自行车,涉及的城市数量与面积更多更广泛。公共自行车受到共享自行车冲击后,其发展与市民使用率都陷入低迷状态,公共自行车如何活下来且活的更好、尽可能的发挥公共资源的作用则成为一个广泛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2月22日,由杭州城研中心发表了《公共自行车活下来,没那么简单》一文,主要阐述了杭州公共自行车“三公”的社会属性定位、公共自行车科技含量与共享单车技术上的含金量相比并不见低以及公共自行车要活下来需要破除的壁垒等问题,该文章一经发出,阅读量与转发量均突破历史记录,创造了新高。由此可见,杭州公共自行车乃至全国公共自行车的发展生态仍然备受市政以及市民的关注。
文章指出,公共自行车“不仅要活下来,还要活得更好,从矛盾问题中寻找机遇或许是最好的活法。”它提出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共享自行车与公共自行车是否协调统筹得当,形成互补共赢的生态系统?第二,保障公共自行车在服务定位、监督管理、运营保障、配套建设、资源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立法进程能否加快?第三,公建项目配套服务点建设能否能在政府的顶层设计上引入“负面清单机制”,凡是市场有需求、法律不禁止的,让市场发挥主体作用?第四,在公共自行车亭棚系统升级优化问题上,电力、场地等基础设施保障如何提供最大可能来实现智慧化的生活场景?
实际上,在“共享自行车与公共自行车是否协调统筹得当,形成互补共赢的生态系统”这样的一个问题上,我司早已为市场提供了有效的、可执行的解决方案——城市单车综合管理系统,此方案目前已经在江西南昌、浙江绍兴等城市落地。
城市单车综合管理系统主要由智能车锁、定位地桩、智能驿站、管理平台4个部分所组成,智能驿站就像是总系统的神经触手,接收外部单车发送的信息,而云平台就像是系统的大脑,掌控着来自各个神经末梢传来的信息并做处理,分析出驿站储量需求、驿站健康状态、市民用车规范情况等,最终给出对城市的驿站规划、车辆部署等战略性意见方案,并发送到运营平台这个神经末梢,使城市单车运转更为健康。管理平台类似于总系统的中心枢纽,将所有的环节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后,反馈合理的管理意见给市政参考,从而使城市单车监管更方便快捷简单和智慧。从宏观上来讲,这一系统的诞生,为市政管理法规法则落地提供了可行性的条件。
从构建互补共赢的ECO来讲,这一套系统比较突出的亮点则是能实现共享自行车与公共自行车的有机融合。从信息循环来讲,只要共享自行车持有“电子牌照”,“定位地桩”则能实现“持证准入”,再把信息传输到智能驿站,通过智能驿站再将信息传输到管理平台;公共自行车同样如此,二者在管理平台上首次实现融合与统一。其次,在社会功能上,共享自行车更能迎合年轻一代的需求,方便快捷而又简单时尚;公共自行车则更为“接地气”,它的卡租车能够很好的满足老一代的市民需求,将低碳绿色出行年龄跨度提升,二者共存,给市民更多的选择,成为城市公共出行、低碳出行不可或缺的两部分。
相关链接:1.金通年终重器!城市单车综合管理系统,为你揭秘定位地桩!2.南昌公共自行车三期推新模式,市领导格外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