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怕电瓶车充电有危险,但是送快递需要用电动车,没有充电的地方我只能自己拉线了。”在快递员小王的家中,两根长长的电线从二楼“飞”了下来,小王说类似的情况在村里并不少见。
闵行区大部分农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农村自建房是不少新市民、青年人来上海打拼奋斗的落脚点。但村里简陋的充电设施、随意停放的电瓶车,“飞线充电”乱象都构成了很大的安全风险隐患。区三农中心“啄木鸟”巡查队伍开展“三农”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并通过专项调查,开出“治理药方”。
走进王泥浜村,一排排房贴房、屋联屋的自建房密集排列。在王泥浜村梧桐闵邸青年社区旁,一处由闲置空间改造而成的电瓶车集中智能化充电点,搭建有雨棚、视频监控,还配置了自动灭火喷淋头、灭火器等,可以容纳80辆电瓶车停放并充电,租户们走上几步,就可以扫码充电。
“以前会有人把电瓶车放在弄堂里充电,横七竖八路都不好走,有的楼上直接拉根线下来充,非常不安全。”村民陈女士对这种现象颇有微词,“但是现在电瓶车都放在这里充电了,充好了还会自动断电,我们晚上睡觉也安心了。”
村里还在一些自建房的出入口设置了隔离桩,疏堵结合防止电瓶车乱停放的回潮。“随着住户增加,充电配套设施不足以及电动车停放难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让大家都能安全便捷地充电,是镇里、村里一直在努力解决的事情。”王泥浜村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村里共有两处集中充电场所,基本满足了村民的充电需求,为了让村庄边角处的老百姓也能方便充电,后续王泥浜村规划将在北杜巷生产队东北角再新增一处电瓶车集中充电棚。
许浦村也完成了多个电瓶车集中充电棚的设置,不同于王泥浜村的大型充电棚,许浦村在许多拐弯抹角“见缝插针”地设置充电棚,方便周围村民就近充电。
村干部老秦介绍,改造完成之初,硬件是配备齐全了,但规范停车和充电的推进并不顺利,在村委和有关部门的耐心推广下,大家才逐步有了共识。许浦村通过“户管家 ”数字化新模式,设置200余个监控探头全方面覆盖村域,抓拍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不文明现象,并将信息推送至巡逻队员,确保安全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
来到行南村,每个庭院都设置了电瓶车公共停车棚,并且安装了智能充电桩,电瓶车都规范有序地停放。
据村里工作人员金陆毅介绍,行南村几乎户户出租,电动车比较多,他们就拉线出来,一个庭院像蜘蛛网似的,很危险。去年群租整治的时候就想到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必须从根源上来整治。近年来,行南村致力于整治不规范群租现象,将电动车停车棚的设置和改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动员房东在自建房内安装智能充电桩、感应喷淋设备、自动断电设备等安全设施,推动村房租赁管理规范化建设。
同时,行南村加强完善《行南村村规民约》,将居住在本村的“新村民”全面纳入制度化管理,列明相关消防和安全要求,明确规范停放电动车和文明充电规定,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金陆毅表示,行南村600余套农村自建房中用于出租的房屋基本完成了集中充电设施的安装,为“新”“老”村民的人身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记者获悉,自2023年以来,民主村、同心村、中华村等多个村已完成电瓶车集中充电棚的安装,改造停车棚和加装充电桩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真正解决居民难题和杜绝安全风险隐患,必须依靠长效管理机制。
区三农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啄木鸟”队伍将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指导属地村委认真做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共同引导村民规范电动车的停放和充电,并通过安装电瓶车阻碍器,搭建智慧大屏,整合物业力量等管理模式,持续整治“飞线”充电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