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么多电瓶车充电站肯定是很方便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充电。”在伦教银钻广场,市民张卫国看着8组崭新的充电区域连连点赞。更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充电站,不仅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具备防水、阻燃等功能,还自带电池安全检测系统,能通过AI算法精准识别电池性能,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加码”。
伦教银钻广场充电站的建设不是个例。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顺德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聚焦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推动力,全力做好电瓶车充电站(场)建设工作,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共建成2099个电瓶车充电站(场),从源头减少违规入室充电行为,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家门口”升级。
穿梭于街头巷尾的电瓶车,因其经济、便捷、环保等特点,快速走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充电设施配套建设及安全保障也成为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2023年,顺德将充电站(场)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提出要完成2000个充电站(场)建设,进一步满足市民对电瓶车的充电需求。
容桂保利百合花园电瓶车停放充电示范点。/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文杰摄
单从数量上来看,建设2000个充电站(场)不算难题,平均每个镇街建成200个即可。但常言道:“三分建,七分管”,充电站(场)的建设关乎民生,其选址是否能为周边居民带来便利、安全性是否能保障、后期保养管护如何规范等等现实问题,仍需充分考量。
为此,区城管执法局选取伦教街道大成花园为全区首个电瓶车充电站(场)建设试点,逐步探索一套可复制的建设标准和管理模式。据了解,大成花园约有655户居民有电瓶车充电需求,经过城管部门、伦教街道与居民充分沟通及讨论后,最终确定试点建设及后续管理事宜,包括建设规模、遮雨阳棚规划问题、收费标准、安全管理、用电手续等。大成花园试点项目已竣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并开始“输出”试点经验。
总结大成花园的试点经验,区城管执法局以问题为导向,以落地为目标,会同各镇街、有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出台工作指引和技术规范,并最终确定“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协同管理”的建设模式。各镇街也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充电站(场)的新建及改造工作。
例如,勒流街道创新地将勒良路、育贤大道、建设西路等多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改建为充电站(场),在盘活闲置空间的同时为居民充电提供便利;勒流光电产业园外的充电站具备防过充和充满自停等功能,后台系统实时监测各充电端口运作情况,园区物业也安排了专人巡查,及时有效地发现异常状况。
伦教街道则针对不一样场景,在银钻广场设置了户外工字杆和雨棚形式的充电站,配备独立电箱做足一二级防护,借助园区监控以及24小时运行的服务后台对充电场景进行线上线下实时监测,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突发情况。项目负责人、广东易骑充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乐丰介绍,用户插上电线,扫码充电时,充电站不会立即开放送电,而是放送微弱的电流检测用户电池,待反馈回相关信息后,经后台24小时AI算法分析,若各项指标未出现异常则开放充电,反之则将发送信息提醒用户,较大程度保证用电和充电安全。
在镇街、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全区共建成2099个电瓶车充电站场,并逐渐形成“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管理模式,既节省政府支出,带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又满足群众充电需求,有实际效果的减少违规充电行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