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繁华闹市,厚载人文底蕴,地处中心城区的新华西路街道也曾是人人艳羡的宜居宜业之地。然而时光流逝,随着曾经的光鲜亮丽被逐渐败落的尴尬所取代,辖区内的139个院落大部分被归入老旧院落的行列。
为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今年,新华西路街道将辖区急需改造的13个居民老旧院落列入了老旧院落改造计划。截至11月底,改造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
如今,改造后的老旧院落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提升了硬件设施水平,还由于居民的自觉参与、积极维护,院落的自治管理上的水准也得到了提升,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王家塘巷11号院里,地面平整,楼道整洁,路灯明亮,车辆规范停放,围墙上装着崭新的摄像头,智能充电插座安全有保障……眼前的一切,仿佛经历了一场涅槃重生,印象中那些“脏乱差”早已没了踪影。
这并不是一个特例!在新华西路街道今年实施改造的13个老旧院落中,都实现了设施设备的改换升级,以前设施落后的老旧院落如今“老树发新芽”,“颜值”有了大幅提升。
“作为街道今年民生目标工作重点之一,我们要努力把钱花到‘刀刃’上,把实事办到群众心里,让老旧院落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美丽舒心。”据新华西路街道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此次改造的13个院落包括王家塘巷9号、王家塘巷11号、青龙巷21号、万和路56号,灯笼街102、灯笼街108号、王家塘巷2号、王家塘街64、王家塘街74、王家塘街93号、通锦桥路176号、西城巷3号、西城巷4号,改造面积共计46695平方米,涉及40个单元,698户居民。
自2月份启动改造以来,街道不仅迅速成立“老旧院落改造推进小组”,为改造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还抽调经验比较丰富的工作人员对所涉老旧院落逐一进行了走访,全面掌握了第一手资料,通过收集院落改造信息,对软硬件改造基础、群众意愿等情况作出了前期预判,确保了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13个老旧院落改造工程全部圆满完成,对门卫室、大门、地面、绿化、自行车棚、单元楼道墙面、楼梯、走道灯、活动室、外墙面等进行了整治改造,还增加了智能充电插座和监控摄像头,全方面提升了老旧院落综合设施水平。
“让居民在改造中做主,是这次改造最大的不同。”该负责人和记者说,本来老旧院落改造是一件惠民工程,但是如果不听居民意见,单方面替民做主,往往适得其反,花了钱老百姓还不满意。“过去都是设计企业提出改造方案,虽说院落是焕然一新,但院内的设置及功能却并不一定切合居民的使用上的要求,所以改造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太理想,为此,在今年的老旧院落改造中,街道把倾听民意作为了工作重点之一。”
利用院落坝坝会、居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民意征询,让居民把想改的地方提出意见建议,大到新建小区活动室,小到院落自行车棚尺寸长短设计等,都根据居民意愿进行完善和改造,然后街道通过找专业的设计企业进行设计形成改造方案,最后以此来施工。
不同的工作方式,其结果自然也不一样。记者在已改造好的老旧居民院落了解到,对于此次充分听取了居民意见建议的院落改造工作,大家都给予了充分认可。
王家塘巷11号院的居民石万才对小区的施工改造感触良多,“以前我们这儿的环境各方面都比较差,楼下花园杂草丛生,私自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小区里道路坑坑洼洼,雨污排放不畅,居民们经常在雨天淌水进出……听说要进行院落改造,我们既喜也忧,喜的是生活环境将得到一定的改善,忧的是不知道会改成什么样。”石万才说,自从开始改造以来,他发现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从方案的设计到敲定,改了很多回,全部是根据居民自己的意见来进行,我们提出的安装摄像头、增加楼道照明,甚至是不在改造范围内的墙面爬山虎清理等,都在改造过程中得以实现,街办和社区等有关部门,更多是提供支持和建议。”
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菜”,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居民的意愿在老旧院落改造中占据了越来越重的分量,参与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对街道和居民来说,这是个双赢的局面。“老旧院落长久以来的痼疾,不仅是硬件设施的老化,还在于物业管理机制落后,有人住无人管。因此,在今年的老旧院落改造过程中,我们提出不仅要把院落改得好,还要让改造后的院落步入自治深化、成效持续的长效发展之路。而让居民做主,就是这里面最重要的一环。”
老旧院落改造,只有充足表现民意,才能增强院落居民主人翁和自治意识,从而激发居民参与院落日常管理的热情,老旧院落改造成果才不会“昙花一现”。“变政府‘独角戏’为‘大合唱’,还权于居民,才能让老旧院落改造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来源:青羊区文明办)